水稻籼型两系核不育广选S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
吴险峰 方忠坤 吴峰峰 宁会琴
广德县农科业科学研所
广选S是安徽广德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水稻籼型两系核不育系。2007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组织的专家鉴定。广选S, 2011年申农业部新品种保护,品种权号2010006883,2015年11获授权号20155704。利用广选S已配制高产优质组合。其中广两优4号,2005年参加安徽省中籼联合试验折合亩产599.1kg,较对照“汕优63”增产4.91%,达极显著水平;2006年参加安徽省中籼杂区试E组,平均亩产588.39kg,比对照“汕优63”增产8.6%,达极显著水平,参加2007年区试并同步进入生产试验;其结果分别较对照汕优63增产9.7%和9.1%,2008年4月28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,审定编号:皖稻2008010。广两优4号还通过了江西的引种审定。利用广S为母本通过审定的杂优组合还有两优817,在国内大面推广应用,另有多个组合正在参加各级区域试验。
广选S是采用国内在不育稳定性、米质、配合力处于领先水平的广占63S为母本,用具有株叶形态优良、繁茂性好、米质优良、抗病力强、广恢7849为父本。经杂交后选育成的光温敏籼型、两用核不育系。广选S育性转换受光照长度及温度的双面控制,育性稳定,制种生产安全,为了使该不育系在生产上高效,优质低风险,现将广S
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总结如下。
一、广选S的特征特性
1、特征特性:广选S株高86厘米,穗长24.5厘米,单株成穗9至12个,株型紧,叶片挺直,穗颖花数较多,分蘖率中等偏强,生长清秀,稃尖和柱头无色, 柱头外 露率一般,穗基部有一轻微包颈,性状整齐一致。
2、生育特征:(见下表)
2005年在广德地区,广选S于5月1日播种,7月25日始穗,播始历期为85天,主茎叶片数为13.6叶,随着播期推迟,生育期相应缩短,播始历期变辐为85~72天,主茎叶片数相对稳定,变幅为13.4-13.7叶。2006年广选S于4月30日播种,7月26日始穗,播始历期为87天,主茎叶片数为13.5叶,其中5月10日至6月10日4期播种播始历期变幅为83-71天,主茎叶片数变幅为13.8-13.4叶。
生育期表明广选S具有较稳定的播始历期和稳定的叶片数,利于制种花期的安排。
广选S生育特性记录
年份
|
播期 (月/日)
|
移栽期(月/日)
|
始穗期(月/日)
|
播始历期(天)
|
单株穗期(个)
|
主茎叶片数(叶)
|
2005年
|
5月1日
|
5月29日
|
7月25日
|
85
|
10.7
|
13.6
|
5月10日
|
6月2日
|
7月30日
|
81
|
9.5
|
13.7
|
5月20日
|
6月9日
|
8月5日
|
77
|
11.2
|
13.4
|
5月30日
|
6月19日
|
8月10日
|
72
|
9.4
|
13.5
|
6月10日
|
6月27日
|
8月24日
|
75
|
10.2
|
13.6
|
2006年
|
4月30日
|
5月29日
|
7月26日
|
87
|
9.8
|
13.5
|
5月10日
|
6月9日
|
8月1日
|
83
|
8.5
|
13.8
|
5月20日
|
6月9日
|
8月4日
|
76
|
8.7
|
13.4
|
5月30日
|
6月20日
|
8月9日
|
71
|
10.2
|
13.5
|
6月10日
|
7月3日
|
8月21日
|
72
|
9.4
|
|
2007年
|
5月11日
|
6月10日
|
8月2日
|
84
|
11.5
|
|
5月21日
|
6月15日
|
8月8日
|
80
|
12.7
|
|
6月2日
|
6月27日
|
8月19日
|
78
|
|
|
3、生物学特征及开花习性
广选S广德种植不育期株高86±5cm,穗长平均为24.5±3cm,单株成穗数9-12个,每穗总粒数168±10粒;广选S柱头无色,柱头外露率一般,穗基部有轻微包颈,对“920”敏感,异交性一般。海南可育期株高81±5cm,穗长23.5±3cm,单株成穗9~13个,每穗总粒数158±10粒,千粒重28±0.5克。广选S叶片中长、窄直挺微凹,叶色绿,株型好、茎秆粗壮。
4、稻米品质
2007年,经省农科院水稻所检测初测,广选S稻米品质:糙米率81.39%,精米率74.4%,整精米率71.3%,垩白粒率21%,垩白度1.5%,透明度1%,粒长6.5mm,长宽比2:7,8项指标达优质米标准。
5、抗性
广选S经2007年安徽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抗性鉴定,对稻瘟病抗性为MS(5)和白叶枯病表现为MR(3)
二、广选S的不育性及繁殖期的可育性
1、分期播种不育性动态
在广德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育性动态表现2005年、2006年在广德分期播种广选S,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其育性动态。2005年从5月1日至6月10日每隔近10天播种一期,共播种5期;2006年从4月30日至6月10日每隔近10天播种一期,共播种5期;每期从始穗开始,每隔1-2天镜检,间隔少量套袋,观察花粉败育程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。
2005年广选S从7月25日始穗至8月26日期间全部表现为100%无粉或少花粉典败型败育,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,不育期长于30天。由于受8月17日至8月19日连续3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3.50C的低温阴雨天气影响(其中8月18日均温仅200C)。在进入低温后,对广选S进行连续镜检,每次镜检20-30穗。镜检发现广选S从8月28日-9月3日(即首日低温后的第13天)不育系由少量典败花粉型败育,转为有染败及可育花粉粒出现,查套袋有自交结实,其中以8月31日花粉败育率为92.00%,套袋自交结实率为5.6%。9月5日镜检表现败育,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。2006年广选S于7月26日始穗至8月30日经连续隔日镜检和套袋自交,均表现为100%无花粉或少典败花粉型败育和套袋无自交结实现象。2007年广选S于8月3日见穗镜检,至8月18日均表现为100%无花粉。多年的自然观察表明,广选S具有稳定的不育性和长于30天的稳定不育期。
2、繁殖期的可育性
广选S在海南三亚每年的11月中旬播种至次年3月上旬始穗,在短日低温的条件下,一般结实在65%—80%间,在海南有稳定的可育性,在此期间繁种有利于提高产量。随着播种推迟,始穗期在3月下旬—4月上旬抽穗,育性逐步由可育转为不育,4月15日以后,花粉完全败育。广选S在安徽广德,8月25日割茬再生,至9月25日前后始穗,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,再生结实率在30—60%之间,从不育到可育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。
三、广选S的繁殖技术
1、基地选择: 广选S在安徽广德短日适温的条件下,若在8月中旬割茬再生,9月中旬光温适宜有较好的结实,但产量不高,另分期播栽资料显示,9月中下旬能达到光温转换条件,但抽穗期延迟,加之寒潮若早来,致使安全抽穗期不能保证正常的育性转换而有风险。日前看来两系不育系广选S在海南三亚春繁尚为一个不错的选择。海南三亚2月份平均气温为21度,变幅为18.5度至24度,温度适宜。选择繁殖基地应在其上风头500米左右,无同期抽穗的水稻品种,或隔离区内同期水稻品种抽穗期达20天以上。若不育系繁种抽穗期遇特殊高低温异常天气,不能正常结实,应再次进行割茬再生繁种,田块要集中,水源方便,前茬最好为非水稻田。
2、适时播种:广选S繁殖首先要安排好播种期,这是能否繁殖成功的关健。要确保在安全的育性敏感期孕穗,在理想的安全期抽穗杨花,一般来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低温的概率较小,若赶上特殊天气还可割茬再生,确保一定量的产量。杨花期一般安排在2月的中下旬至3月的上旬较好,此时气温日渐升高,温度适宜,广选S在三亚12月上旬前播种分两期,间隔一个星期到十天左右,其孕穗敏感期安排在2月中下旬至3月初较适宜。
3、处理好落地谷问题和异型株:在海南两系不育系繁殖,尽可能落实前茬非水稻田,以免落地谷和稻茬再生落谷而影响种子质量和纯度。若前茬为水稻田,应提前采取措施。秧田首先排干水,用百草枯除草剂喷洒杀死落地谷秧苗和其它杂草。其次2至3天后,带水耕田,播种十天左右施用秧田除草剂再次喷杀或人工踏检。本田移栽前耕耙检杳落谷苗及杂草。移栽后结合大田除草剂除草,灭螺,人工拨出,尽可能的在广选S抽穗前,清除田间异性株,早熟或迟熟株,坚持全程除杂,保证种子质量。
4、培育壮秧、适期栽插
育秧关键技术:以最佳抽穗期为标准定适宜播种期,避灾防灾,培育多蘖壮秧。根据当地气候及茬口条件适时早播,其秧龄宜在25-30天以内,稀播育壮秧。一般选择排灌方便的田块作秧田培肥苗床,每亩播种量10kg,培育壮秧。适期栽插,宽行窄株,确定合理密度,提高栽插质量。,
5、培植高产群体施肥时期与方法:
(1)关键技术:精确定量,合理配方,适氮稳磷增钾补微;增施基蘖肥促分蘖,适施穗肥,主攻穗数。
(2)施肥时期与方法:基肥中有机肥在耕地前施下,化肥在耕后整地前施下;分蘖肥栽后7天左右施; “广两优4号”分蘖力较强,剑叶较长、略披,适宜各种肥力田块种植。分蘖初期氮肥充足有利于促进分蘖,搭好丰产架子。中、后期氮肥过量会造成群体过大,田间荫蔽,不利于病虫害防治。所以,施肥注意氮、磷、钾配合,氮肥以基面肥为主,早施分蘖肥,促前期早发、稳长,正常田块中,后期不宜追施氮肥。
(3)水浆管理关键技术:采用群体质量控制技术,严格控制高峰苗,提高茎蘖成穗率;推广节水健身栽培,禁止长期水层灌溉、深水灌溉和大水漫灌。大田管水采取“浅水栽秧,寸水活棵,薄水分蘖,深水抽穗,后期干干湿湿”的灌溉方法。
6、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治:
(1)原则:农药使用应符合GB/4285标准。一保一宽三严,即保护害虫天敌,适当放宽防治标准,不滥施农药;严格农药种类,严格施药时间,严格用药数量。
(2)用药方法:在注重农业防治的基础上,提倡关键防治期一药兼治,或多药一次施兼治,努力减少用药次数。
7、适时收获:黄熟末期收割,及时脱粒、晾晒,勿在砂石和沥青路面晒谷,当水分下降到13%时贮藏。
参考文献:
(1)王守海 王德正 罗彦长 李成荃 吴爽 杜士云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Ⅱ——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.30(2).157-161
(2)汪婉琳 朱启升 王士梅 杨前进 张德文 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绿102S的选育及特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10.38(18)9442.9488
(3)杨振玉 张国良 张从合 陈金节 王合勤 张金家 严志 中籼型优质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广占63S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02.17(4)4-6
(4)邱东峰;张再君;杨金松;谢万兵;光温敏核不育系15S的育性特性及应用价值研究[J];湖北农业科学;2010年12期
作者简介:
吴险峰(1969-),男,安徽广德人,农艺师,长期从事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。电话:13965408206,0563-6022689;E-mail:gdnks@sina.com
基金项目:安徽省2009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“高产、优质、抗病两系杂交稻广两优4号的高效安全生产及配套技术”(项目编号09150306001)
作者简介 吴险峰, 男, 1969.01,毕业院校:浙江农业大学种子专业,长期从事杂交水稻及优质品种的选育研究,是中国农学会会员。工作单位:安徽省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,职称:高级农艺师。电话:0563-6022689,电子邮箱:517410296@qq.com